中
台 山 月 刊 305 期 |
|
本期主题:同事摄.菩萨行 |
|
菩提道上与君同行文/普南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堂 菩萨道是通往成佛之路,其修习不出福慧二法、解行二门。修福植乎日用行止之中,修慧得于教理悟解之际,然,亦须从踏实行履中以鉴真,因此菩萨道特重行门。而度生法门万千,其中贴近众生之简明实用门径,即四摄法。此中,「同事摄」义涵深远,细思审度,方窥堂奥,试以几个面向加以思惟。 无缘大慈 发心长远 一、建立正知见──初发心长远心: 他日欲成佛门之龙象,今日当做众生之马牛。真挚发愿要做菩萨,上求下化,一颗不舍众生之心,即是一切法门之前方便。观众生苦,欲其得乐,应当付诸行动,秉持发心,不惧时间久远,外境险恶,恒守初心,令有情得佛法利益。 二、拉近人心距离──慈悲心同理心: 家家比邻而居,人人却各怀戒心,咫尺天涯。人心冷漠,互不信任,处处以利害为衡,带着面具互动。菩萨行者当创造善缘,跨越鸿沟,换位思考,设身处地站在对方处境设想,观察问题症结,进而以慈心尝试对话,以感同身受之同理心温暖安抚、满足需求,当心意相契,即能令人心生欢喜,打开心扉,解结生信。 三、并肩扶持而行──平等心无分别心: 同事摄并非纯粹救助,关键在于理解对方,并肩同行,因此绝非上对下的指导关系,助长我慢习气,亦非委屈过卑地一味迎合和满足,造成对方依赖。和光同尘,不是单方面纳受对方的光与尘,在尘劳与爱染中,向下沉沦;而是在光光相映之下,「如雾露中行,虽不湿衣,时时有润」,让对方自然潜移默化。所谓初使自身同于他,后则使他同于己,放下身段,观彼此平等,才有机会转化他人,无形中也转化了自我。 同体大悲 自他圆满 四、协同处理困境──妙观察智慧心: 同事摄是走进对方所处的情境中,同悲同喜,不单是鼓励与陪伴,更是共同面对困境,同舟共济,共度难关。应善观察当下因缘,引导对方知进知退,克服困境,肯定自我。菩萨以方便善巧,拔济有情,兴慈与乐。于常相扶持中,令众生心不畏惧,于黑暗中望见灯塔,徬徨时怀抱希望,前行时充满动力,因信受佛法而入道。 五、自他相互成就──无人无我无住心: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,因众生而起大悲。只要众生种下成佛之因,必将成就佛果。菩萨因大悲故,无住生心、离相度生,实无众生可度,而度无量有情。菩萨因于发心,必证菩提,众生因于佛性,必成正觉,所以真正的菩萨法门是自他不二、相互圆成。水月道场、梦中佛事,菩萨全力以赴,一真一切真,初发心是真,悲心是真,坚心是真,方便是真,愿力是真,长远心是真,菩提心是真,利益众生是真。一假一切假,菩萨称性起修,修而无修,无所住着,从初发心起,不离真心,亘古至今,皆是当下。 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是同事摄的极致落实,于事相上,令众生离苦得乐,菩萨亦断惑证真,渐次圆满;于理上,众生心得安住,信心坚固,能趣向佛道,菩萨心量广大平等,人我一如,终能福慧圆成。同事摄在菩萨品格养成上具重要意义,不仅学习关怀与护念,也落实无私无求无分别之心,在恒顺众生中广开方便门,在清净三业中安住真心。中台这艘大法船,承载了诸佛菩萨与老和尚的悲智愿行,中台广传,落地生根,引领众生,人人做菩萨,个个成法侣,吾等有幸,仰愿同行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