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5
 
本期主题:同事摄.菩萨行







古德云:「菩萨为化,先同众生苦乐等事,名为同事。」
菩萨为度众生,慈心入世,
和光同尘中,善巧接引,摄化众生同证菩提。


菩提路上 与你同行

文/见萱法师


  菩萨为教导众生,以慈悲心为基础,巧妙运用日常,同其所好融入众生情境,建立信任感后,才能度化他人。在《妙法莲华经.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当中,亦记载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三种形貌游诸国土,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,观众生根性,同理需求,在身旁随之同行而又随缘度众,先使自己同于彼,后则转彼同于己,是菩萨教化世俗的权巧方法,体现和光同尘的济世精神。

  又如同世尊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,因为同理众生的苦,与人们一同历经生老病死等世间境界,示范藉假修真,最后成就佛果,就是要告诉人们:跟着大善知识的脚步走,肯定没错!

  在生活当中,见师兄弟因久坐不动,循环差、精神萎靡、体力下降,体态呈现圆、滚、肿,却苦无动力改变,色身自然欠安。在深陷泥淖回圈中,幸逢劝者自身是过来人,在劝导改变生活型态之际,举自身实例鼓励其万事起头难,但只要一念克服惰性:上殿做功课、早斋用毕绕园区经行、下线后爬楼梯、督促自己做运动等,几日下来,精神便得以恢复。师兄弟感念于有人同病相怜、同理其苦、出手相助,也能乐于效法学习,潜移默化中终能获得改善。

  《仁王护国般若经》中提到行菩萨道之要务,是于外在配合行四摄法的同时,内心必以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根本,基于提升对方,站在他的角度设想,与乐拔苦而形于举止动静之间,非为形式取巧而显得圆滑世故,甚至同流合污。如此表里合一,方能成就内外兼备的殊胜功德。

  这看似简单却也艰难的同事摄法,简单在不用高深学问,一句话、一个动作,便足以弭平差异,拉近距离;困难在必须放下自我,随众生所乐与之同事,身体力行,这是破除我法二执的好方法,能于利他中完成自利,共享双赢模式。欲成佛道,必结人缘,众生既是接引的对象,亦是我们的良师,在成佛这条路上,彼此提携并进,互融互摄,共证菩提。



单元首页